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德州锦旺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 浏览文章
垃圾填埋场防渗工程与渗滤液处理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04月23日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  

 11防渗材料

  目前,从国内外的实践实用看来,用于垃圾卫生填埋场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与其它防渗材料,它具有最好的耐久性。从防渗性能和经济实用角度考虑,此工程采用1.5mm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较为适当。其磨擦性能的考虑,比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在坡面上采用毛面HDPE膜较好,但设计中由于有足够的粘土层,所以此工程防渗主体结构全部采用1.5mm厚的光面HDPE膜。

  12防渗结构

  在垃圾填埋区场底、侧坡和调节池内都安装严密的防渗系统,使其密不透水,以防止污染地下水。核心部分是双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此外还设置的收集层。

  场底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过滤层、主滤液收集层、保护层、主防渗层、主防渗层、次要滤液防渗层、次防渗层、保护层、构建底面。其相应的防渗材料设置依次为:轻型工布土、厚度为600mm碎石导流层、500g/m2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无纺土工布层、地基土。见下表和附图2
四.防渗工程与渗滤液处理设计

 

  1.防渗工程

 

  11防渗材料

 

  目前,从国内外的实践实用看来,用于垃圾卫生填埋场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与其它防渗材料,它具有最好的耐久性。从防渗性能和经济实用角度考虑,此工程采用1.5mm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较为适当。其磨擦性能的考虑,比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在坡面上采用毛面HDPE较好,但设计中由于有足够的粘土层,所以此工程防渗主体结构全部采用1.5mm厚的光面HDPE膜。

 

  12防渗结构

 

  在垃圾填埋区场底、侧坡和调节池内都安装严密的防渗系统,使其密不透水,以防止污染地下水。核心部分是双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此外还设置的收集层。

 

  场底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过滤层、主滤液收集层、保护层、主防渗层、主防渗层、次要滤液防渗层、次防渗层、保护层、构建底面。其相应的防渗材料设置依次为:轻型工布土、厚度为600mm碎石导流层、500g/m2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无纺土工布层、地基土。

 

 

边坡和调节池的防渗结构与场底的都相同,这是从最安全的角度来出发考虑的,不能有一点大意。

  2.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



  21渗滤液导流层(即主滤液收集层和次滤液收集层)

  渗滤液主收集层:在无纺土工布保护层上铺设600mm的碎石层,粒径要求20~40mm,按上粗下细进行铺设,防止填埋的垃圾堵塞砾石缝从而影响渗滤液导流的效果。

  渗滤液次收集层:直接安装于主防渗层之下,目的是监测主防渗层是否渗漏,若有渗漏,则可在次盲沟中发现并收集起来。

  22渗滤液导渗盲沟

  渗滤液导渗盲沟负责渗滤液的最终排放,将其从场区内排往渗滤液沉淀池和调节池进行处理。为了便于渗滤液的收集排放,在各区分别设置纵向盲沟,其中主收集层铺设直径为DN250mm的穿孔花管,由导流层形成盲沟断面,并用150g/m2织质土工布包裹。次盲沟由透水和受垃圾沉降影响小的透水软管组成。当次盲沟铺好之后再开始进行中间覆盖。

  3.地下水导排系统

  填埋场的工艺设计必须考虑对填埋库区底部可能存在的地下水进行导排。地下水导排沟位于渗滤液主导排沟下约2m处。先在沟内铺设反滤150g/m2土工布,然后再铺设DN200HDPE穿孔花管,最后回填级配碎石到地下水导排沟沟顶。

  4.渗滤液处理工程

  41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呈淡茶色或暗褐色,色度在2000~4000之间。有浓烈的腐化臭味,成分复杂,毒性强烈,有机物含量较多,被列入我国优先污染控制物黑名单的就有5种以上;氯氮浓度高,BOD5COD浓度也远超一般的污水。

  垃圾渗滤液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垃圾本身所带的水分;二是垃圾中有机物经分解后所产生的水;三是以各种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其中进入场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是决定渗滤液产生量的关键因素。

  垃圾在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调整期:在填埋初期,垃圾体中水分逐渐积累且有氧气存在,厌氧发酵作用及微生物作用缓慢,此阶段渗滤液量较少。

  2) 过渡期:本阶段滤液中的微生物由好氧性逐渐转变为兼性或厌氧性,开始形成渗滤液,可测到挥发性有机酸的存在。

  3) 酸形成期:滤液中挥发性有机酸占大多数,pH值下降,COD浓度极高,BOD5/COD0.4~0.6,可生化性好,颜色很深,属于初期的渗滤液。

  4) 甲烷形成期:此阶段有机物经甲烷菌转化为CH4CO2pH值上升,COD浓度急剧降低,BOD5/COD0.1~0.01,可生化性较差,属于后期渗滤液。

  5) 成熟期:此时渗滤液中的可利用成分大减少,细菌的生物稳定作用趋于停止,并停止产生气体,系统由无氧转为有氧态,自然环境得到恢复。

点击浏览下一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