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仍然有些设计者或施工采购者,把土工合成材料的名称叫得非常不规范,弄得你哭笑不得。不久前有两家企业先后来电问,什么叫格网?其中并有一家还带着903型号的格网。反问其用在什么地方?都说在公路路基上。显然这就在土工格栅、经编格栅、土工网、等方面都有可能挑选上。关于土工网和土工格栅的区别,我门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科技通讯》中讨论过多次。90年代末、本世纪初又出了土工格栅与土工网的国家产品标准及行业规范,按理不应当含糊。但是现在的新生物很多,而深入了解情况并已取得实践经验的人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地方系统的设计院所,属于本协会会员单位的很少,加之宣传工作不到位,产生问题的在所难免。我们不能否认应用土工网处理路基,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有效的,可是土工网的用料多,价格并不便宜,同时伸长率偏高,不如双向格栅经过拉伸的工艺,在产品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变形上都占优势,因此要慎重选择。
常听到或看到复合土工膜的设计指标为每平方米多少克重,然后必须经过追问是一布一膜?还是两布-膜?膜多厚,布多重?才能知道真正的规格要求;有的根本不清楚具体的搭配数,只是在总的单位面积重量上找齐。而土工膜的单位面积重量是与原材料的比重有关的,像用量最多的PE或HDPE的比重只有0.92~0.95左右,并非0.1mm是100g/m2,这样在检测时是查不出土工膜的厚度合格与否。土工膜的质量关键在厚度,其次是原材料的纯度。2004年由于市场原材料的价格猛涨,而引起少数企业向原材料中兑进杂物等不正当手段,造成对工程很坏的影响。我们为什么在"也谈"和"再谈"文章中,提出企业应自尊自爱,就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竞标而去不顾质量地掺进杂物,这不仅会使土工膜的厚度大大减薄(重量不变),而且其抗渗能力也大大减低,并使焊接面容易脱焊,膜面出现许多小孔。有人向我门反映:一企业的土工膜经过一次折叠,即显出一道更白的白跻,表明情况严重到何种程度,这对国家和人民是一种很不负责的态度。
所以我们重申"复合土工膜"是其标准称谓;其标准写法应是:一布-膜即土工布每平方米克重-土工膜厚度,例如300g/m2-0.3mm;二布-膜即土工布每平方米克重-土工膜厚度-土工布每平方米克重,例如200g/m2-4mm-150g/m2,二膜-布,即土工膜厚度-土工布每平方米克重(类型)-土工膜厚度,例如0.5mm-240g/m2(织造型)-0.5mm。并强调除碳黑和增塑剂之外不得掺进其他杂物。如果大家都实事求是,就正常了,如果你为了中标而无原则地降<氏报价,在中标后再造假,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这也是社会公德。
对于土工布不分其类型却出现高强土工布或加筋土工布或数字型号土工布等等很不规范的称谓。其实所谓高强是指织造型(包括编织)土工布。而加筋一般是指非织造土工布与格栅或其它力学指标较大的结构形式材料所组成的。因此不如直截了当地写成织造或编织土工布,要求其强度达到多高(Xkn/m)。或写成非织造土工布,要求与什么结构形式的材料相复合(或组合),使其强度达到多少(xkn/m);或指出联合运用,要求其强度以筋材为主达到xkn/m;其渗透系数和等效孔径以非织造土工布为主,要达到K和O95的具体指标。事实上工程中组合式运用是经常的,尤其在软基处理中,用于排水及增加强度的双向格栅是经常与针刺土工布和砂石等联合在一起使用的。对于路面铺设时,为了保证两种材料之间维持一定的协作力及固定位置,需要对经编格栅与薄型土工布进行复合。